为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应对电信诈骗能力,切实维护学生财产安全,教师教育学院于3月2日分年级在明辨楼教室召开“防范电信诈骗,守护青春成长”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各年级辅导员主讲,教师教育学院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一、警钟长鸣:反诈宣传刻不容缓
班会伊始,辅导员以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切入主题,大学生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信息甄别能力较弱,成为诈骗分子重点目标。通过展示公安机关统计的“大学生受骗高发类型TOP3”——游戏交易诈骗(32.6%)、兼职刷单诈骗(28.1%)、虚假购物诈骗(19.4%),引导学生认识到反诈宣传的必要性。辅导员邓峥嵘强调:“一次轻信可能毁掉数月生活费,一次侥幸可能泄露整个社交网络,反诈不仅是个人防护,更是对身边人的责任。”
二、以案为鉴:揭秘诈骗常见套路
班会通过情景再现深度剖析典型案例:
1.“客服退款”陷阱: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为由诱导学生点击虚假链接;
2.“天降横财”骗局:伪造“中奖通知”“助学金申领”等信息,要求学生支付“手续费”“保证金”;
3. “AI换脸”新套路: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熟人视频通话,骗取信任后实施借款诈骗。
现场播放了公安机关制作的《大学生反诈警示录》短视频,当看到某高校学生因轻信“刷单返利”被骗光学费时,同学们发出阵阵唏嘘。“原来骗子的话术这么逼真,连好友视频都能造假!”一名学生感慨道。
三、见招拆招:筑牢反诈防护网
针对“遇到诈骗怎么办”,辅导员给出“四步应对法”:
1.保持冷静:不泄露个人信息,不进行任何转账操作;
2.立即核实: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当事人或机构确认;
3.固定证据:保存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关键信息;
4.及时报警:拨打报警电话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一键举报。
现场还模拟了“疑似诈骗来电”场景,邀请学生演示应对话术。“请问您工号多少?我会通过官方渠道核实。”2022级学生小李的沉着应答赢得阵阵掌声。
四、共筑防线:让反诈成为青春必修课
班会最后,全体学生签署《反诈承诺书》,承诺“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并现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辅导员特别提醒:“学校保卫处24小时反诈专线随时待命,心理咨询中心也为受骗同学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本次班会通过“数据震撼+案例警示+技能实训”三维联动,切实提升了学生反诈“免疫力”。学院将持续推进反诈宣传教育,通过情景剧展演、反诈知识竞赛等形式巩固成果,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青春成长保驾护航。



撰稿人:邓峥嵘
审稿人: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