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毕业生从哪些机构可获得就业信息?
答:高校毕业生从下列机构可获取就业信息: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主要有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职业介绍机构等。这是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顺利实现就业的主渠道。
(2)、市场经营性服务机构
主要包括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经营性企业或机构,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原人事、劳动系统所属服务机构自办或以股份形式合办的企业等。
(3)、各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中心
2、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答: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
(1)、浏览各类就业信息网,包括各级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重庆高校毕业生信息网、各高校就业信息网及其他专业性就业网站等。
(2)、参加各类招聘和双向选择活动,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各地、学校、用人单位等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现场或网络招聘活动。
(3)、查阅媒体广告,如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视频媒体。
(4)、他人推荐,如导师、校友、亲友等。
(5)、主动到有关用人单位求职自荐等。
3、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可以获得哪些就业指导和服务?
答: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可以到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获得就业咨询、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求职技巧及实用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辅导、高校毕业生推荐、创业培训、就业见习和就业手续办理等多项就业指导和服务。目前,高校已普遍建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
4、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升就业能力?
答: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根据学校要求或安排,可以通过选修或必修就业指导课程、参与学校组织的就业实习、模拟招聘等活动,学习和了解就业政策等资料和信息,充分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还通过学校实施的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组织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工作,切实增强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5、高校毕业生应通过何种方式面对求职困难?
答:高校毕业生应通过以下方式面对求职困难:
(1)、主动了解国家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努力争取各方面支持。
(2)、主动联系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和专业教师,并保持经常沟通。
(3)、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社会需求信息。
(4)、积极参加校园招聘会和各类人才洽谈会。
(5)、充分利用亲友、校友、学校社团等资源积极获取就业信息。
(6)、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合理调整求职预期。
6、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获得哪些就业指导和服务?
答:回到原籍所在地报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能够享受当地政府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包括: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岗位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等。
7、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哪里可以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
答: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县及以上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其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具体办理办法可咨询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8、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后,可享受哪些服务和政策?
答:在就业服务方面,可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参加职业培训的,可以按规定申请职业培训补贴。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还可以按规定申请职业鉴定补贴。
在创业扶持方面,可以享受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培训补贴和免费的创业服务。
9、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如何申请参加职业培训?
答:职业培训由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离校后未就业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可到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咨询了解职业培训开展情况,选择适宜的职业项目参加培训。培训工作主要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职业培训由就业训练中心、技工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实施)。
10、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如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答:离校毕业生个人可向各级职业技能坚定自主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要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11、人才交流机构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哪些服务?
答:人才交流机构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以下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2)、就业岗位供求信息;
(3)、人事档案保管;
(4)、党团组织关系管理;
(5)、未就业登记。
12、高校毕业生在渝申请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和环节呢?
答:总的来说,要经过4个主要环节:
(1)创业申请。申请人首先应当向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交微型企业创业申请书等相关材料,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是否具有本市户籍和是否属于“九类人群”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后,再由工商所对申请人是否具有创业能力和有无在办企业进行审查。
(2)、创业培训。工商所审查通过后,工商所将相关资料报送微企办,由微企办组织对申请人进行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申请人应通过创业培训并制作创业投资计划书。
(3)、创业审核。由微企办审核人员对申请人的创业投资计划书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提交相关市级部门组成的审核小组进行集中会审。审核小组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还将审定财政资本金补助比例。
(4)、注册登记。申请人通过创业审核,且投资资金到位后,由微企办向财政部门申请资本金补助。资本金补助资金到位后,企业就可以完成注册登记,享受税收和融资担保等相关扶持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