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桥梁纽带” 作用,提升其识别、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10月16日,教师教育学院在博学楼1栋212教室召开心理委员专题培训会议。学院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冯梅老师主讲,全体班级心理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冯老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实际需求,着重强调了心理委员的关键角色:“你们是班级心理健康的‘第一观察员’,及时发现、准确反馈,为同学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随后,她围绕 “常见心理问题识别方法”“情绪疏导基础技巧”“危机事件上报流程” 三大核心内容展开讲解,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详细演示如何区分正常情绪波动与异常心理信号,指导心理委员运用 “倾听、预警、引导” 三步法帮助有情绪困扰的同学。

针对心理委员可能面临的“不知如何开口沟通”“担心反馈问题不当” 等困惑,冯老师现场设置互动环节,邀请心理委员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难点,并逐一给予解答。她特别提醒,心理委员需明确自身职责边界,“既要主动关心同学,也要避免超出能力范围处理复杂问题,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培训结束后,心理委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掌握了具体工作方法,也为做好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教师教育学院始终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此次培训会的召开,不仅提升了心理委员的专业素,也为学院构建“学院 - 班级 -宿舍” 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教师教育学院将持续开展心理健康培训与活动,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撰稿:周渝宁,初审:冯 梅,终审:鄢 沛)